服務熱線
0316-5790393
PROUCTS LIST
產品型號: D301
所屬分類:D301弱堿性陰離子交換樹脂
產品時間:2024-04-20
簡要描述:大孔弱堿性陰離子交換樹脂工藝其預處理方法中的步與陽樹脂預處理方法中的步相同;而后用5%HCL浸泡4-8小時,然后放盡酸液,用水清洗至中性;而后用2%-4% NaOH溶液浸泡4-8小時后,放盡堿液,用清水洗至中性待用。
大孔弱堿性陰離子交換樹脂工藝
一、樹脂的運輸和貯存:
離子交換樹脂內含有一定量的水份,在運輸及貯存過程中應盡量保持這部分水份。如果貯存過程中樹脂脫了水,應先用
濃食鹽水(8-10%)浸泡1-2小時,再逐漸稀釋,不得直接放于水中,以免樹脂急劇膨脹而破碎。樹脂在貯存或運輸過程中,應保持在5-40℃的溫度環(huán)境中,避免過冷或過熱,影響質量。若冬季沒有保溫設備時,可將樹脂貯存在食鹽水中,食鹽水的溫度可根據氣溫而定。
我公司擁有的設備,過硬的生產工藝,公司以高起點的質量內涵、科學的管理模式、良好的售后服務,鑄就了的企業(yè)形象和品牌文化。公司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求發(fā)展”的企業(yè)宗旨,不斷開拓進取,為各界朋友提供質優(yōu)價廉的保溫產品。
大孔弱堿性陰離子交換樹脂工藝 離子交換樹脂檢測之前要清洗和轉型,陽樹脂轉為鈉型,陰樹脂轉為氯型,以便于在統(tǒng)一的基礎上分析比較,檢測的項目有: 1、離子交換樹脂的全交換容量。全交換容量是樹脂重要標志,交換容量愈大,同體積的樹脂能吸附的離子愈多,周期制水量愈大,相應的酸、堿耗量也就低,檢測全交換容量也為了便于選擇樹脂?! ?、離子交換樹脂的工作交換容量。工作交換容量是樹脂交換能力的重要技術指標。是指動態(tài)工作狀態(tài)下的交換容量,工作交換能力的重要技術指標。是指動態(tài)工作狀態(tài)下的交換容量,工作交換容量的大小與進水離子濃度、終點控制、樹脂層高、交換速度等有關。因此,工作交換容量的測定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 ?、離子交換樹脂的機械強度。樹脂在使用過程中相互摩擦,以及每一運行周期樹脂的膨脹與收縮和表面承受壓力,會使樹脂破裂、粉碎,所以樹脂機械強度的檢測,關系樹脂的使用壽命。 4、離子交換樹脂的密度檢測。檢測樹脂的視密度用來計算離子交換塔所需濕樹脂的用量。濕視密度一般為0.6-0.85g/mL;檢測樹脂的濕真密度是便于確定反沖洗強度大小,并且與混合床樹脂分層有很大關系。濕真密度一般為1.04-1.30g/mL左右?! ?、離子交換樹脂所含的水分。因為樹脂交聯網孔內都有一定的水分,與樹脂交聯度及孔隙率有關,交聯度越小,孔隙率則越大,因此,檢測樹脂水分計算出含水率,可以間接反映出樹脂交聯度的大小。一般樹脂含水率約50%左右?! ?、離子交換樹脂的顆粒度。顆粒大小對樹脂交換能力、樹脂層中水流分布的均勻程度、水通過樹脂層的壓力降以及交換與反洗操作等都有很大影響。樹脂的顆粒度越小,其交換速度越大,水力損失也大,進、出水壓差也越大。因此,顆粒度與運行操作有很大的關系?! ?、離子交換樹脂的中性鹽分解容量。檢測樹脂中性鹽的分解容量主要是測定樹脂中的強酸或強堿基團的組成。因為樹脂交換基團的組成不同,使水中離子交換和吸附強度也不相同。另外,檢測中性鹽的分解也是測定樹脂交換基團的離解能力。離解能力強的,離子交換速度快,否則,就慢。檢測樹脂中性鹽分解容量對選用樹脂很重要?! ?、離子交換樹脂中灰分及鐵含量?;曳趾丸F會沉積在樹脂表面,堵塞孔隙,不易洗脫,長期累積會影響樹脂交換能力和使用壽命。因此,需要及時檢測,采取措施?! ?、離子交換樹脂的耗氧量。耗氧量主要是反映樹脂受有機物污染的程度。樹脂受有機物污染之后,清洗水耗量劇增,工作交換容量降低,出水水質差。檢測樹脂耗氧量,以判斷樹脂被污染的程度,及時采取有效措施。
因為不同程度的熱度破壞掉了吸附離子交換樹脂吸附能力,吸附能力至關重要如果水溫的熱度太高反而會影響自身效果,那么對于其不同程度的測定又將如何來進行? 1.通常在這種情況下交換樹脂可耐溫:80~100℃, 2.弱堿性陰離子交換樹脂能耐溫:100℃; 3.強堿性陰離子交換樹脂能耐溫:60℃; 4.除硅時適宜的溫度:40℃以下。 知道了溫度情況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如何測定其交換樹脂的吸附量的測定! 1. 離子交換樹脂吸附容量的測定法所采用的離子交換樹脂吸附容量的測定法,曾是只是供水軟化后來具有了一定的吸附能力,通過其試驗方法中借用來的具有實際應用的特點?! ?.此時要注意到,不是只有離子交換劑的強酸性或堿性離子化基團才能參與同氯化鈉或氯化鈣溶液的反應?! ?. 如果要說給定的交換樹脂劑中,只能弱解離的離子的化基團在中性介質中是不能參與交換反應的。 4.當然弱酸鹽再進行了一些弱酸性基團的測定,就能夠同樣具有一定的條件不能表示離子化基團的總數,因為其離子交換樹脂吸附條件不同就可以看到了。